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建筑科技

  • 分区开挖基坑对下卧既有地铁区间隧道影响数值分析

    李文杰;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基坑工程对既有地铁隧道的交叉施工影响不可避免,特别是基坑快速开挖卸载对下卧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以徐州某穿越地铁双线隧道基坑施工为例,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总结了上跨地铁双线隧道的基坑分区开挖卸载对既有隧道的变形影响规律,并结合理论计算结果进行相互验证.结果表明:基坑分区快速施工卸载对下卧隧道结构变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应力释放后的上浮,开挖步序与上浮变形值呈正相关.基坑中心区域的施工对隧道隆起变形影响最为显著,需重点监控其对盾构隧道的扰动.若不采取加固措施,隧道结构隆起量将超出限值.采用双线隧道中心区域及基坑围护结构加固与合理布桩技术可有效抑制隧道隆起变形,确保变形量控制在限值内,保障既有隧道的安全运营.

    2025年01期 v.25;No.97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新型波形沥青防水板在坡屋面系统的应用技术分析

    陈晓龙;

    为解决民用建筑平屋面系统顶楼顶层存在的夏季不散热、冬季不保暖、渗水漏水严重及外观不美观等问题,依托西安市未央区徐家湾街道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采用新型爱舍宁波形沥青防水板应用于坡屋面系统.详细介绍工程施工的工艺流程,包括防水板的铺设顺序、固定方式等施工细节,针对防水处理等重难点提出质量控制策略,如对防水板搭接处的密封处理等.通过应用新型沥青防水板并采取相应施工措施后,屋面系统施工效果良好.不仅实现了出色的隔热保温效果,屋面通风效果和防水效果均达到较高水平,有效解决了顶楼顶层的散热、保暖和渗漏问题,还使施工工期得以缩短,工程成本降低,且坡屋面构造较平屋面更为美观,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25年01期 v.25;No.97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铁路隧道整治衬砌拱部露筋方案研究

    詹鹏;

    为解决贵南铁路九万大山1号隧道拱部衬砌局部露筋缺陷问题,采用精确的现场勘察与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研究露筋现象对隧道支护结构的影响.首先将缺陷混凝土彻底凿除至7 cm深度,打磨平滑后用高压水枪深度清洁;其次对裸露钢筋涂覆两道E-44型环氧树脂防腐;然后在混凝土凿除区域涂刷三层水灰比0.3∶1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对比整治前后衬砌结构主应力及竖向位移数据,评估方案效果.研究发现露筋对支护结构位移影响小,但显著影响衬砌承载能力.整治方案实施后,衬砌最大与最小主应力显著减少,虽降低竖向位移效果有限,但有效避免了钢筋锈蚀,消除了潜在安全隐患.

    2025年01期 v.25;No.97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提高施工电梯附墙与结构连接安全性研究

    朱娇;

    为妥善解决施工电梯附墙架结构安装安全性问题,结合天津市滨海新区五车地项目,采用ANSYS软件对附墙架的结构安全性展开分析,发现常规长度附墙架无须安装斜支撑能够保证安全使用.而对加长附墙架,必须安装斜撑杆才能更好确保安全性.另外,采用一种监控安全装置,有效提高施工电梯附墙与结构连接的安全性,效果良好,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年01期 v.25;No.97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干湿环境中高强度混凝土疲劳性能分析

    祁进盟;

    为了解决在不同环境下高强混凝土(HSC)疲劳性能研究欠缺的问题,在重黔高铁桥梁工程中,通过在干、湿两种环境中,对C40/50等级的HSC施加纯压缩疲劳荷载,深入探讨其破坏周期次数.同时,综合分析环境条件、加载频率及试样尺寸对HSC疲劳性能的多元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潮湿环境会致使HSC疲劳破坏周期减少,显著降低其抗疲劳性.此外,混凝土的含水量也对疲劳性能有明显影响.在试样尺寸方面,不同尺寸的HSC在疲劳性能上表现出显著差异.这为全面了解高强混凝土在不同环境下的疲劳性提供了丰富数据和理论依据,有助于相关工程领域在设计和施工中更好地考虑高强混凝土的疲劳特性.

    2025年01期 v.25;No.97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叠合板设计施工改进

    杨启超;

    为解决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在工期紧张、质量要求高、跨度大,以及预制板数量和种类繁多等复杂情况下,工程质量和成本不容易控制等问题,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五车地87号地房建工程为依托,深入分析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设计施工中的应用特点、优势及实际操作流程.实践结果表明,通过应用BIM技术,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设计误差得到显著控制,设计精度大幅提升.同时,工程施工效率显著提高,有效缓解了工期压力,为同类工程提供了极具参考意义的实践经验.

    2025年01期 v.25;No.97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综合管廊超长深基坑支护减碳计算与方案比选研究

    成一帆;

    杭州市钱塘区滨江二路旁某综合管廊项目旨在通过整合地下管线,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减少道路开挖,提升道路使用效率和安全性.综合支护结构设计方案从数值模拟、施工技术及碳排放量进行对比分析,最终推荐管廊基坑支护结构方案是放坡+围护桩+混凝土支撑.通过推荐方案有限元模拟与实测结果对比显示,大多数工况差异在14%以内,围护桩深层水平位移模拟值也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这表明该方法在实际工程中起到了良好效果.

    2025年01期 v.25;No.97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填方公路路基路面病害调查及原因分析

    时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量的不断增加,造成一部分道路损坏较为严重,其中尤其以高填方公路为典型.高填方公路的结构相较于普通公路差异性较大,它的路基路面病害调查和分析对后续道路维修改造至关重要.以近期参建的一条高填方公路为例,从老路总体线形、路基病害、路面病害的类型,结合对老路进行技术状况评定,同时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超年限使用、重载超载负荷、裂缝产生原因、水毁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高填方公路路基路面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为类似情况制定合理的处治方案提供相关参考.

    2025年01期 v.25;No.97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稳定系数法的高架立交桥钢箱梁施工技术研究

    孙好;

    依托某市政互通式立交桥钢箱梁的施工实践,分析一种以稳定系数法为基础的跨线高架钢箱梁施工技术.通过Midas Civil软件对钢箱梁支架结构开展受力分析并构建数据模型,探究在自重因素的影响下桥梁支架的支承反作用力.通过矢量和法对桥梁的抗倾覆稳定系数进行评价,判断钢箱梁结构稳定性状态,并采用BIM软件模拟安全施工过程,探究施工实践中可能会对工程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分析钢箱梁结构施工过程中基底应力的变化过程,并通过稳定阈值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确定施工过程中箱梁结构整体稳定性,模拟中施工内容,主要包含吊装施工、箱梁移动、箱梁落位等步骤.模拟结果显示,采用该方式获取所得钢箱梁等效应力基本和实际情况相符,可见选用该方式能够有效保障钢箱梁结构施工安全.

    2025年01期 v.25;No.97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跨深水河特大桥基坑支护施工工艺

    王忍;

    某特大桥21号墩承台底部位于某河底部,河水最大深度达16.8 m,激烈流动及终年水流不断,基坑施工面临极大的技术挑战和安全风险.针对此类跨河大桥建设中的深水区水流湍急条件下的基坑支护问题,通过细致的方案比选分析,采纳了一种综合性的施工策略,即采用筑岛围堰技术,结合钢筋混凝土围护桩及旋喷桩构成的止水帷幕方法.此方案旨在为深水基坑作业创造有利条件,确保与桩基工程同步进行,不仅保障了施工质量,还避免了工期延误,充分满足了该大桥深水基坑施工的具体需求.

    2025年01期 v.25;No.97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碳化粉煤灰在水泥基材料中的研究进展

    唐盼;曹泊;刘梦溪;

    为探究粉煤灰资源化利用与CO_2封存的协同作用机制,系统梳理了碳化反应对粉煤灰物化性质的改造机制,探讨了温度、压力、水分含量、颗粒特性及外加剂等因素对固碳效率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碳化粉煤灰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微观作用机制与应用潜力.结果表明,优化碳化条件(如提高CO_2压力、添加外加剂)可显著增强粉煤灰反应活性.碳化粉煤灰在水泥基材料中不仅能改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还可降低碳排放,具备显著的经济与环境效益,为工业固废利用与低碳建材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2025年01期 v.25;No.97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一种高校实验室可燃气体检测反馈系统的设计

    乐天芝;李建荣;夏若男;刘梦婷;

    高校实验室安全是高校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实验室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高校化工类实验室的可燃气体检测反馈系统,该设计采用大管包小管的套管气路结构,套管一端级联负压风机,当系统检测到套管内可燃气体浓度超出阈值时,负压风机自动开启,将泄漏气体迅速排出,保障实验室及人员的安全.

    2025年01期 v.25;No.97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举措研究

    顾曼;翟胜增;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给建筑业注入新质生产力的同时也面临许多的难点和问题.为此,首先对相关数字技术进行阐述,然后在充分调研国家和省级相关政策与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产业数字化集成管理体系,并从建立体系、夯实基础、全面提高、保障措施等4个方面论述了当前推动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举措,为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整体思路.

    2025年01期 v.25;No.97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职业教育

  • 基于智慧课堂的过程性评价的设计与实践

    司元雷;郝心耀;

    聚焦于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和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评价,以综合布线施工与管理课程为例,详细阐述了过程性评价的多元化、分阶段、增值评价及线上线下结合的实施方略.智慧课堂不仅提高了学习的自由化和个性化,还帮助教师实时反馈和个性化指导.评价系统综合考虑了学生参与度、作业、随堂测验、考试等多方面数据,并设置了分阶段评价体系.实验数据显示,采用智慧课堂过程性评价的班级成绩优良率较传统评价方式提高了约20.5%.研究强调了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兴趣和促进主动学习中的重要性,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5年01期 v.25;No.97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装配式装修课程微课教学设计

    张鹏;李彦江;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微课已经成为数字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在高职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探讨了经“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技术”课程在数字化教学背景下的微课应用及其开发策略.以微课“SMC整体卫浴装配施工技术”为例,详细阐述了微课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构建的方法体系.旨在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在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能力,以此推动国家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并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01期 v.25;No.97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意蕴及路径探究

    冯泠峰;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环.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从而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2025年01期 v.25;No.97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职业本科学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模式探究

    朱笋;

    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实训室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也是科技创新的不竭源泉,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精诚英才培育中心实训室为例,从管理和建设两个层面分析校企共建实验室存在的问题.立足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需求,在校—企—政府三方联动、优化校企合作方案、拓展实习实训空间、加强实验室师资力量、开展项目化实践教学、提高实验室开放性共6个方面提出可行性意见,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5年01期 v.25;No.97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土木建筑类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提升路径

    程鸿;付文静;

    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土木建筑类职业院校面临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的挑战.当前院校在课程体系、教材内容、师资能力、实训条件及专业设置等方面存在滞后性,难以满足智能建造、绿色建筑等新兴领域的技术技能要求.通过分析行业转型趋势与院校办学现状,提出聚焦专业结构优化、课程数字化改造、教材前瞻性开发、师资能力升级及实训基地智能化建设的系统化提升路径.研究表明,建立校企协同机制、强化技术应用导向、完善动态调整体系是增强院校核心办学能力的关键,有助于培养适应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2025年01期 v.25;No.97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思政教育

  • 女性主体意识的新时代意蕴

    赵爱芹;

    习近平总书记从妇女的历史地位、伟大作用和人生价值的维度,系统阐明了新时代女性主体性.新时代女性主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新时代写照,是习近平新时代女性主体性重要论述的具体表达.新时代女性主体意识是新时代女性对于自己在客观世界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主观能动性意识,主要是由平等意识、权利意识、自主意识和成就意识等四个方面组成.

    2025年01期 v.25;No.97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全课程育人的实践探析

    刘爱萍;张文远;

    将思政元素融入每一门课程、确保每位教师都践行育人理念,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而将“四史”教育全面融入高职院校的各门课程,则是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从课程设计、资源整合、实践教学、师资队伍4个维度系统发力,推动“四史”教育与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四史”教育在全课程育人中的思想引领作用,为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2025年01期 v.25;No.97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高计划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提升路径分析

    袁祯;

    从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的双重视角出发,系统阐释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内涵,深入剖析当前高职院校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深层成因,并重点探讨“双高计划”院校如何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以期为提升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2025年01期 v.25;No.97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思政导向下的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体系构建

    韩旭;

    作为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形式,“大思政课”肩负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这与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教育目标高度统一.为打破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现有瓶颈,解决实践育人力量分散化、无序化等问题,高职院校应以“大思政课”为引领,针对学生通识、专业、创新创业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寻找更符合当前学生发展形式的实践育人新体系,以提升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成效,培养更加全面、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025年01期 v.25;No.97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