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建筑科技

  • 回采巷道过空巷多进梯度超前预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王守国;宗义江;左广海;刘子硕;孔备;

    以车家庄煤业13206工作面回采巷道掘进穿越老空区支护工程为背景,提出利用多进梯度循环注浆的方式,对巷道进行超前预注浆加固的治理思路,并设计了超前预注浆加固方案.利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设计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浆液扩散形态,并进行未采用及采用超前注浆加固2种工况条件下,巷道掘进扰动煤层损伤模拟,揭示超前预注浆技术对煤层的加固作用.研究表明,多进梯度循环注浆浆液扩散呈现非对称性,扩散形态为“上凸”的类椭圆状,有效覆盖范围最大直径达12.72 m;设计超前预注浆加固方式可以在掘进巷道上方形成稳定的直接顶,在掘进施工扰动下煤层损伤范围明显减小,可以有效保障巷道掘进安全.

    2025年02期 v.25;No.98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344省道京杭运河特大桥关键方案设计分析

    陈宇;

    以344省道京杭运河特大桥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跨越二级航道、黄墩湖泄洪通道及环境敏感水域等复杂建设条件,系统阐述了桥梁关键设计方案.主桥采用跨径(36.5+120+36.5)m的中承式钢桁拱桥,通过抬高桥面解决下拱圈与通航净空冲突,兼顾航道安全与窑湾古城景观协调;引桥经济性比选采用44×35 m装配式小箱梁,减少桥墩数量以降低引桥造价.针对黄墩湖生态保护需求,创新提出漫流管排水方案,通过纵向管与侧排雨水口协同工作,实现初期高污染雨水收集排放与暴雨期安全溢流的双重控制.研究表明,平原地区大跨桥梁需统筹通航、防洪与生态约束,引桥跨径需结合地质条件进行经济性动态评估,敏感水域排水应采取分级处理技术.研究成果为类似跨航道、涉水敏感区的长大桥梁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

    2025年02期 v.25;No.98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270省道邳城河大桥引道路基边坡滑坡坍塌整治

    吴志欢;

    270省道邳州北段土路肩宽3 m,且为路基填筑施工后加宽培土形成,路基边坡防护均采用植草防护,在邳城河大桥桥头路基填土较高路段,土路肩及路基边坡雨季中出现多次滑坡、坍塌损坏.采用瑞典条分法对护坡段路基边坡的干燥、浸水状态进行计算分析,针对项目特点,提出经济、合理的处治方案.

    2025年02期 v.25;No.98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工业废渣地聚合物注浆材料试验及应用

    黄侠;

    开发了一种高性能的无机地聚合物注浆材料.该材料利用了工业废料中的矿物活性成分,包括矿粉、粉煤灰和高岭土等,并结合碱激发剂,以实现优异的工程性能.经过优化,确定了该无机地聚合物注浆材料的最佳配比,同时该材料在性能测试中表现优异,所有性能指标均符合SZ-G-B04—2007标准,表明其优良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该注浆材料能显著改善修复效果.修复后的路面弯沉值平均下降13.86%,最大降幅达到58.31%.

    2025年02期 v.25;No.98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桥梁深基坑施工变形新型预测模型构建与分析

    郭宏峰;

    为解决大桥深基坑变形影响基坑稳定性和施工安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SO-SVM的深基坑变形预测新模型.首先阐述深基坑变形机理,并分析现有预测模型在处理复杂工况、大数据量和非线性问题时存在局限等诸多问题.为此,以六屋郁江特大桥连续刚构主墩承台深基坑工程为例,设置监测点获取数据,运用粒子群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建模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与真实值较接近,均方误差为1.21,平均绝对误差为0.86,确定系数达0.86.这表明模型能有效预测深基坑变形,为大桥深基坑施工提供理论支持,且相比传统模型,在处理复杂情况时有优势,对提升施工安全性和效率有借鉴作用.

    2025年02期 v.25;No.98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BIM技术在房建钢筋工程优化设计与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姜辉;

    为解决建筑工程中梁柱节点钢筋因结构隐蔽复杂致使质量控制艰难,成本管理成为重难点,以及房建工程中梁柱节点钢筋稠密引发的绑扎间距不合规、钢筋碰撞、数量不符、损耗高和加工烦琐等难题,以浙江省嵊州市官河府项目为背景,借助Autodesk Revit构建精细的梁柱节点3D模型,多维度解析关键参数,系统优化钢筋布局与配置,精准高效攻克施工中钢筋交叉避让难、锚固长度把控难等核心技术难题.另外,以BIM技术进行钢筋加工方案优化,开展智能化多构件一体化套裁.创新举措显著提升钢筋半成品加工与翻模效率,钢筋利用率超99%,较传统人工加工提升超50%.

    2025年02期 v.25;No.98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房建主体结构和地基基础相互影响建模研究

    王慧来;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及主体结构进行受力分析时,为解决将地基与上部结构独立考量导致地下土层、基础及上部结构相互作用机理难以精准揭示,进而影响施工安全把控、结构可靠性评估及计算精度的难题,选取四川遂宁中国铁建·御书苑房建工程为研究案例,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精细化有限元模型,模拟高层建筑在静态荷载下的力学响应,系统探究地基基础与主体结构的协同工作特性.研究发现,考虑相互作用因素的模型更贴近工程实际,能够准确预测高层建筑桩筏基础在静态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规律,为优化工程设计方案、指导现场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工程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2025年02期 v.25;No.98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铁软弱围岩隧道机械化大断面施工技术经济适应性研究

    罗芳;

    为解决高速铁路软弱围岩隧道机械化大断面施工技术经济性评估不足、适用范围模糊的问题,以成达万铁路四座不同围岩级别隧道为对象展开研究.目前,常规机械化施工技术在软弱围岩环境下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支护适配性差等问题.研究采用现场定额测定法,综合考虑工艺革新带来的影响,构建经济对比体系.结果显示,在Ⅲ—Ⅴ级软弱围岩、断面面积60~120 m~2的隧道施工中,该技术相比常规工法,成本降18%~25%,工期缩15%~20%,围岩-支护稳定性显著提升.研究明确了该技术适用边界,为施工方案制定提供依据,对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2025年02期 v.25;No.98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数码雷管对铁路隧道爆破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张成龙;

    当前,数码雷管在我国爆破技术领域已全面普及.尽管其具有爆破网络简化、布网快速可靠,爆破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安全性高等显著优势,但较高的价格对工程造价产生较大影响,导致现有工程造价体系难以适应建筑业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此,结合西(安)十(堰)高铁秦岭马白山隧道施工实例,采取对比分析数码雷管与非电毫秒雷管在隧道爆破施工中爆破器材消耗量差异的举措,深入研究消耗量及价格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通过这一研究,旨在达到为施工企业提高炸药使用效率、降低损耗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铁路隧道工程造价定额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的效果.

    2025年02期 v.25;No.98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火灾损伤型钢混凝土十字柱的性能研究

    刘蒙;李婷;高立堂;

    型钢混凝土十字柱具有型钢和混凝土的双重优点,在高层建筑中使用范围广.近年来,高层建筑火灾时有发生,型钢混凝土十字柱受到火灾损伤的概率也在加大,经历火灾后对型钢混凝土十字柱损伤进行评估变得十分重要.对3根型钢混凝土十字柱进行不同轴压力下的火灾试验,按照试件槽钢边缘温度450℃左右为温度损伤界限,通过对火灾中型钢混凝土十字柱轴向变形、试件内部温度场进行统计分析,对火灾后外观损伤情况分析总结,判断型钢混凝土十字柱损伤情况及是否达到耐火极限.

    2025年02期 v.25;No.98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职业教育

  • 智慧课程“333”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杨雪;王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开发高质量的智慧课程将是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设计三元主体、三段结合、三学递进的智慧课程“333”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混合式教学改革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333”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2025年02期 v.25;No.98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产教融合视域下的应用型高校文化生态建构

    孙兴洋;

    基于教育生态学与组织文化理论,通过质性研究方法,系统解构应用型高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特征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应用型高校的校园文化体系呈现“产教双螺旋”结构,其演进遵循“基因解码—模型建构—场域突破—生态重构”的生成逻辑.通过构建四维文化模型与破圈实践机制,形成具有开放性与生长性的文化生态系统,为应用型高校文化生态建构提供参照.

    2025年02期 v.25;No.98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职建筑装饰专业“课赛创一体化”课程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张薇薇;田海鹏;

    “建筑装饰设计基础”作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目的在于奠定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基础和职业素养.课程模式改革在当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课赛创一体化”课程体系、赛创融合机制及多元化评价等构建,分析该模式在职业能力与岗位适应性、动态优化的课程体系、激发创新思维与双创能力、助推建筑装饰行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现实作用.探索并实践了模块化课程体系、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及多元化评价体系等一体化实施策略和方式,为建筑装饰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系列可借鉴的经验.

    2025年02期 v.25;No.98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姿态识别技术在体育运动科学中的影响研究

    王莉;程修明;

    随着深度学习在各个领域的渗透,体育运动姿势识别与分析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的热点对象.本文的主旨是深入探讨深度学习在体育运动姿态识别中的应用,以及在实践中的重大贡献和潜在影响.通过实际案例详细分析深度学习在体育运动姿态识别中的基本原理.此外,还将探讨深度学习技术对体育科学研究和教育领域的深远意义,提供给读者全面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估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2025年02期 v.25;No.98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头雁形模式”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探索

    倪喜琴;周忠梁;

    通过文献研究深入剖析“头雁形模式”内涵、特征及与竞赛选拔区别,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发放问卷,摸排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结果显示,当前选拔机制透明性与公平性不足,培养环节在课程设置、实践平台及导师指导等方面存在欠缺,带动方式和评估机制有待优化.为此,构建“头雁”链式培育体系,涵盖精准选拔、系统培养、示范带动和评估反馈环节.该体系对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素养与竞争力,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2期 v.25;No.98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提升的困境及对策

    康小孟;

    “双师型”教师是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决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也是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阐述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升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的时代诉求,分析了我国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提升的现实困境,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提升的主要对策:拓宽培养思路,构建教师胜任力动态培养计划;畅通培养渠道,建立教师胜任力协同培养机制;明确培养目标,完善教师胜任力统一认定标准;改进培养措施,形成教师胜任力多元评价体系.

    2025年02期 v.25;No.98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BOPPPS模式的高职英语写作教学评价指标构建

    李晓莉;

    以BOPPPS教学模式为基础,系统探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通过将BOPPPS的6个教学环节与学生自评、同侪互评及教师评价紧密结合,研究初步构建符合这一教学模式的高职英语写作教学评价体系,旨在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及教学效果.

    2025年02期 v.25;No.98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校体育运动损伤应急处理体系研究

    刘笑盈;王义保;

    通过收集多个高校体育场馆的相关资料,具体分析了包括急救设备配置情况、应急处理流程、人员培训情况等信息.调研发现,高校体育场馆中存在急救设备不足、培训不足、应急处理流程不清晰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人员在运动损伤的紧急情况下无法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治,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增加急救设备数量、强化人员培训、优化应急处理流程等改进措施.

    2025年02期 v.25;No.98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思政教育

  • 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冯仰生;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意义重大.充分认识到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引导策略,对高职院校来说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应从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地位,构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协同体系,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建设和健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运行保障机制等方面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成效.

    2025年02期 v.25;No.98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职院校与电子信息产业链党组织人才共育机制探索

    张传娟;

    聚焦江苏省高职院校党组织与电子信息产业链党组织对接的人才共育机制,以“智链”行动为核心进行探索.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与数据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苏省20所高职院校党组织和50家电子信息产业链企业党组织进行翔实的数据分析,揭示当前合作中存在的沟通不畅、利益分配不均、知识产权争议等问题.提出构建全方位沟通协作机制、动态利益分配与风险共担机制、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与运用机制、订单式人才培养与双向流动机制、政策支持与保障机制等对接策略,以推动双方深度合作,提升创新效能,为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并为同类合作提供可借鉴范例.

    2025年02期 v.25;No.98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内容路径探究

    陈亮;

    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要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内容,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内在需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教育经历探索与建构期、调整与重建期、创新和完善期,逐步走向体系化、规范化、模块化阶段.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应坚持体现职业性、协同性、时代性原则,重点围绕劳动知识技能、劳动态度习惯、劳动品德精神、劳模工匠精神等方面开展,充分借助日常性、生产性、服务性和创新性劳动,提高劳动育人成效.

    2025年02期 v.25;No.98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路径研究

    季晶晶;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旨在深入分析徐州文化资源、转化模式和创新路径,力争把徐州打造成为全省“两创”文化高地,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客观、有益、实用的政策参考和建议.

    2025年02期 v.25;No.98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5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融媒体矩阵建设研究

    刘一鸣;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探讨高职院校融媒体矩阵的建设路径.通过系统梳理融媒体矩阵建设的意义、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在融合育人力量的基础上,创新互动机制与语言模式,以构建科学、高效的融媒体矩阵,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育人质量,使融媒体矩阵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2025年02期 v.25;No.98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人文社科

  • 《体育法》司法适用:实践样态与优化路径

    杜烨文;

    《体育法》作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法,在实现中国式体育法治现代化的道路上起着基石性作用.通过对247份裁判文书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法院公开的援引《体育法》的案例类型集中,波动剧烈,对司法管辖权的争议不断.背后反映了部分《体育法》条款可操作性不足、法院适用《体育法》有偏差、多元化体育解纷机制不畅等问题.新时代体育法治高质量发展应是完备的体育法治规范体系、公平公正的体育司法保障体系、协同高效的体育行业自治体系的有机结合,由此实现体育行业的良法善治.

    2025年02期 v.25;No.98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字化时代我国学术期刊市场化经营的创新研究

    蒲鹏;

    学术期刊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术期刊市场化运营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由于传统体制的束缚,传统学术期刊运营机制不够灵活,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出版和融媒体传播应运而生,为学术期刊市场化运营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动力.从当前我国学术期刊经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数字化时代我国学术期刊市场化经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数字化时代我国学术期刊市场化经营的创新路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大力促进我国学术期刊的市场化经营,不断提高学术期刊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学术期刊强国.

    2025年02期 v.25;No.98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